黨建與企業文化
Party Building and Enterprise Culture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與路徑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與路徑

  • 分類:學習園地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2-11-19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與路徑

【概要描述】

  • 分類:學習園地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2-11-19
  • 訪問量:0
詳情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製定了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對文化產業發展來說,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貫徹落實大會精神的重大主題和戰略任務。文化產業發展既是文化發展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問題,認真研讀大會報告,特別是把第四部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結合起來學習,可以找到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路徑。

 

一、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

大會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在「主要目標任務」中的第一句話就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產業進入全面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特別是文化產業對各個產業的帶動性很大,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全局中當之無愧的支柱性產業。對文化產業來說,必須在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上下功夫。

 

原則之一,把文化產業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文化產業的內需增長要關註兩個重點人群,一個是中等收入群體,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超過4億人。再一個是青年群體,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90後的青少年群體的規模也是超過4億人。這「兩個4億群體」是文化產業內需增長的重要驅動,也是深化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中等收入群體對生活品質特別是文化消費的要求越來越高,青少年群體具有天然文化自信,國際視野開闊,且作為「數字原住民」,對數字經濟、數字文化產業需求旺盛。這些消費特征和趨勢要特別予以重視。

 

原則之二,把推動文化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結合起來。近些年來,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終穩定保持在4%以上,考慮到文化產業的特殊性,對文化產業發展要確定合理的數量增長目標,換言之,文化產業不應需要規模的過度擴張或速度的高速增長,更重要的還是質量的有效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文化企業生產經營總體平穩,在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中,內容創作生產、文化裝備生產和新聞信息服務等3個行業營業收入延續了增長態勢。值得欣喜的是,文化新業態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以數字出版、智能文化設備製造等為代表,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增速快於文化企業平均水平,其中,數字出版、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製造3個行業小類營業收入增速較快,分別達26.0%、18.4%和17.3%。因此,在把握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則時,既要看到產值規模的指標,更要看到結構調整的亮點。

 

原則之三,把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大會報告中單列一段談「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明確提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要求。對於文化產業來說,堅持「雙效統一」與「社會效益優先」,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在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以發揮積極的精神力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任何文化產業形態,從起步階段就要考慮其社會效益,而當其落地後還是要考量其社會效益。社會效益對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

 

二、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大會報告在部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繁榮文化產業的任務中,提出了許多論斷和要求,成為新階段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著力點之一,大力培養文化產業企業家。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文化企業,而高水平企業打造需要一大批高層次企業家。在文化產業領域,也應按照大會報告提出的要求,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文化產業的企業家特別是文化新業態中湧現出來的企業家,需要給予更多政策性鼓勵和社會性表彰。

 

著力點之二,積極扶持文化產業中小微企業。文化產業作為智力密集、輕資產特征明顯的產業,一個突出特色是中小微企業數量巨大。但往往正是這些中小微企業,成為內容創作的源頭,形成打造文化IP最廣大的生力軍。積極扶持好這些文化產業中小微企業,就能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與此同時,這些中小微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也應按照大會報告提出的要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從實踐經驗看,對文化產業中小微企業實行「以獎代補」的後補助財政方式是有效的舉措。與此同時,更好地發揮數據資產的作用,通過數字金融來實行普惠性支持也是可行的。

 

著力點之三,全面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大會報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分談到,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是鄉村的全面發展,不是僅有鄉村的經濟增長,因此需要文化要素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更加明顯地發揮帶動性作用。要按照2022年中央1號文件和文旅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關於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的要求,全面推動文化產業融入鄉村、帶動鄉村,在當前已經有的試點省份和地區的基礎上,更大力度地全面推開,讓鄉創工作成為推動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的突出亮點。

 

著力點之四,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文化產業的對外開放既關乎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也關乎中國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此,要更積極地推動國內文化企業與國外一流文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產業國際合作,支持文化產業的原創作品、產品進入國際文化市場。目前,中國在網絡遊戲、網絡文學、短視頻等領域是具有顯著國際競爭力的。

 

著力點之五,創新推動文化數字化。大會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要求,對於這一戰略的實施,需要從更全局性和創造性的視角來把握。在數字時代,文化數字化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在保障文化安全、傳承歷史文化、開展文化傳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為此,在實施這一戰略時,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景展示、全民數字精神家園的建設、文化新業態的探索、中華文化走出去等四個方面作為著眼點,把文化的數據化內容、基礎化設施、創意化開發與公共化服務上作為立足點。與此同時,根據二十大的精神,還要關註數字文化產業與實體經濟的緊密結合,換言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要關註自身的發展,還要發揮帶動性與融入性,能夠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著力點之六,實施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大會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的要求,對於這一戰略的實施,重點要理解好「帶動」的要求,以帶動性作為選擇、確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主要標準。具體來看,一是文化IP的帶動性,即項目可以帶動形成基於中華文化立場的新文化IP生態,比如源於中華神仙體系的動漫宇宙觀;二是文化新業態的帶動性,即項目可以帶動形成具有文化科技融合等特征的新業態模式,比如元宇宙文化空間的建設;三是文化產業效益的帶動性,即項目可以帶動形成大的文化產業集群或文旅產業集群,比如文化主題公園;四是非文化產業的帶動性,即項目可以帶動各類非文化產業的發展,比如「國潮」文化發展帶動了服裝、家電等製造業的發展。

 

 

三、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於一大批文化產業領軍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這樣的人才是具有文化使命感和文化創造力的人才,是懂文化、懂經濟、懂科技、懂社會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大會報告提出,青年強,則國家強。對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說尤其如此,文化產業領域從行業特性上來說,就是需要青年創意人才擔當主角,青年強,則國家文化產業強。

 

從人才培養來說,高校需要加強「文化產業」的學科建設。目前高校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大多放在新聞傳播學科進行,但這與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與交叉學科特征是有差距的,換言之,現有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是不能滿足文化產業實踐中的旺盛人才需求的。為此,需要更加解放思想、形成合力,建設基於文化產業實踐的嶄新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

 

從人才成長來說,設立更具顯示度、系統性的獎勵體系和資助體系。為了鼓勵更多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進入文化產業,應該讓文化產業的人才獲得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更多認同。文化產業發展的評價不能以經濟效益來評價,而應以其社會效益、帶動效益來評價,這就需要發揮好政府評價、社會評價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文化產業行業共同體與人才成長氛圍。

 

當代中國的文化產業處於最好的發展時期,空間無比廣闊,前景無比光明,相信按照二十大精神的要求,文化產業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強大引擎,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鮮活亮點。

 

(本文根據作者在2022年10月24日國家文旅部產業發展司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家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刊發時略有調整)

 
本文刊發於《社會科學報》2022年11月17日,作者胡鈺,系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文化創意評論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权所有: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25A    电    话:(010)64082666     邮    箱:blwh@polyculture.com.cn

传    真:(010)64082662     邮    编: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版权所有: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11层    电    话:(010)64082666     邮    箱:blwh@polyculture.com.cn

传    真:(010)64082662     邮    编: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友情链接:  

这是描述信息

关注公众号

版權所有: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號新保利大厦11層   電話:(010)64082666     郵箱:blwh@polyculture.com.cn

傳真:(010)64082662郵編: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Powered by www.300.cn  SEO   查看營業執照

友情链接:  

線上客服
客服熱線
010-64082666 010-64082666
服務時間:
8:00 - 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