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與企業文化
Party Building and Enterprise Culture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
何立峰: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

何立峰: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

  • 分類:學習園地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2-11-20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何立峰: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

【概要描述】

  • 分類:學習園地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2-11-20
  • 訪問量:0
詳情

 

黨的二十大對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作出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栗戰書委員長對相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韓正副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誌提出明確要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牽頭建立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製度,紮實做好數字經濟發展各項工作。

 

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先後印發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各項部署,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一)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統籌謀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加快推動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信息通信網絡建設規模全球領先。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光纜線路長度從2012年的1479萬公裏增加到2021年的5481萬公裏,增長2.7倍。截至2022年7月,我國已許可的5G中低頻段頻譜資源共計770MHz,許可的中低頻段頻率資源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達196.8萬個。網絡基礎設施全面向IPv6演進升級,IPv6活躍用戶數達6.97億。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網絡、平臺、安全體系以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基本建成。二是信息通信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我國移動通信實現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6G領域的願景需求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國際交流合作加快。互聯網普及率從2012年的42.1%提高到2021年的73%,上網人數達10.32億人,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43億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3.55億戶,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面向中小企業連續4年推進寬帶和專線降費,讓利超過7000億元。相比2012年,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提高近40倍,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95%。三是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基本構建,「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實施。截至2022年6月,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行業內先進綠色中心電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建成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以低成本算力服務支撐中小企業發展需求。

 

(二)數字產業創新能力加快提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數字技術研發投入逐年上升,量子計算原型機、類腦計算芯片、碳基集成電路等基礎前沿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層軟硬件平臺和開源社區,關鍵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規模化應用效應。二是產業創新活力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7.6萬件,占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量的39.6%。關鍵數字技術中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信息領域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不斷發揮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作用,深化股票發行註冊製改革,2021年至2022年6月,近150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在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完成首發上市,募集資金近3000億元。持續擴大數字經濟產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截至2022年6月末,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48萬億元。三是數字產業快速成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加快增長,全國軟件業務收入從2012年2.5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9.6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6.1%。截至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3萬億元,並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雲計算市場之一,2012年以來年均增速超過30%。

 

(三)產業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深入推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數字商務、智慧農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轉型升級。一是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不斷走深向實,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75.1%,比2012年分別提升31.1個和26.3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7月底,「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形成一系列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全國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79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助力製造業降本增效。智能製造工程深入實施,通過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產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二是服務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全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連續9年居於世界首位,從2012年的1.3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3.1萬億元,年均增速達29.15%。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保持快速增長,由2012年的8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2.3萬億元,年均增長20.3%。電子商務、移動支付規模全球領先,網約車、網上外賣、數字文化、智慧旅遊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三是農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2021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機應用北鬥終端超過60萬臺套,產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精準施肥等智慧農業新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四)公共服務數字化深入推進。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一是「互聯網+政務服務」取得顯著成效。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跨省通辦」廣泛實踐。全國96.68%的辦稅繳費事項實現「非接觸式」辦理,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試點穩步推進,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用戶數量突破千萬級。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排名從2012年全球第78位提高到目前的第9位,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數字惠民水平不斷提升。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住房公積金小程序服務1.64億繳存人,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3.63億人,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達6.19億人,全國已審批設置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互聯網診療、線上健身等線上服務和無接觸配送有力保障了居民需求。三是數字城鄉建設縱深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數字化監管平臺基本建成,數字孿生流域、水網、水利工程加快建設,智慧交通、應急、廣電等建設成效顯著。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促進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國現有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農村通信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鄉村治理數字化助力強村善治,黨務、村務、財務「三務」在線公開率超過70%。鄉村信息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累計建設運營益農信息設施46.7萬個,提供各類服務9.8億人次。「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帶動農民增收,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4221億元。

 

(五)網絡安全保障和數字經濟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在全國人大的指導推動下,加快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網絡安全機製、手段、能力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提升網絡風險防範能力,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一是法律和政策製度體系逐步健全。相繼頒布實施《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修改《反壟斷法》,製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構建數據基礎製度 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初步構建了數據基礎製度體系的「四梁八柱」。二是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持續增強。建立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工作機製,持續加強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數據安全保護和網絡安全審查等製度,健全國家網絡安全標準體系,完善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認證體系,確保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和個人隱私安全。基本建成國家、省、企業三級聯動的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監測服務體系。三是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建立數字經濟部際聯席會議等跨部門協調機製,強化部門間協同監管。提升稅收征管、銀行保險業監管、通關監管、國資監管、數字經濟監測和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網絡交易監管等領域的信息化水平,推動「智慧監管」。有序推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試點、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等工作,探索新型監管機製。

 

(六)數字經濟國際合作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闡釋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G20)羅馬峰會上宣布中方將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彰顯中國開放姿態。我與各方以此為遵循,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在網絡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與世界各國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一是積極提出「中國倡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數字經濟作為倡議重點領域。發起《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金磚國家數字經濟夥伴關系框架》《金磚國家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合作倡議》等,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截至目前,已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4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製,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中亞五國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建設成效日益顯著。二是推動共享「中國紅利」。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國際會議,搭建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平臺。累計建設34條跨境陸纜和多條國際海纜,推動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國電商平臺助力全球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市場,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近2萬億元。在非洲20多個國家實施「萬村通」項目,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加強人才交流,舉辦系列研修研討,實施學歷學位項目,積極分享產業創新升級、數字經濟等領域實踐經驗。三是積極提供「中國方案」。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治理,推進G20、亞太經合組織機製下數字經濟合作,推動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促進數字創新、數字技能與素養、數字化轉型等務實合作,引導包容性規則製定。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十年來的成績,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為我國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時代邁進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在於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為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在於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優勢,為數字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叠代升級,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創造了機會和空間。十年來的探索,深化了我們對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的認識,只有正確處理好國內和國際、發展和安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牢牢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才能為數字經濟發展註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十年來的實踐,堅定了我們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信心,只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勇於進取、攻堅克難、奮發作為,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戰勝任何艱難險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二、當前面臨的總體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有錯綜復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也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創新活躍,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深入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數字經濟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緊布局數字經濟發展,製定戰略規劃、加大研發投入,力圖打造未來競爭新優勢。

 

立足國內,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明確了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作出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對推進數字技術創新、深化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中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網民數量、數據資源、數字化應用場景全球領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將催生更大規模、更加多元的內需市場,將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無限可能。還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個別國家為維護自身科技壟斷和霸權地位,遏製打壓我國數字技術和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我們必須把數字技術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性,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等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統、工業軟件、高端芯片、基礎材料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工藝製造水平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二是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較慢。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還需深化,部分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願」「不敢」「不會」的困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後。三是數字鴻溝亟待彌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數字化基礎不同,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四是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還需完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則製度體系有待健全,數據要素基礎製度體系尚在建設,既能激發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臺經濟治理體系需要完善,與相關法律法規配套的各類實施細則亟待出臺,數字經濟國際治理參與度需進一步提升。跨部門協同、多方參與的治理機製還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續提高。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面向未來,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優勢、新型舉國體製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牢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主動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先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要求,統籌國內和國際、發展和安全,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為保障,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初步形成,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展望2035年,數字經濟邁向繁榮成熟期,力爭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產業體系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一)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牢牢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全球數字技術基礎前沿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問題,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數字技術攻關。加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力度。著力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智能製造裝備的供給水平,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原創技術供給,建設新型創新主體,培育創新生態體系。推動數字技術成果轉化,以數字技術與各領域融合應用為導向,優化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機製,打造安全可靠、系統完備的產業發展生態。

 

(二)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完善信息通信網絡建設,深入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持續推動5G網絡規模化部署和融合應用,積極培育垂直行業應用場景,建設面向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優化IPv6性能和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系統推進北鬥產業化重大工程,推進構建民商統籌、集約高效的衛星遙感系統,加強民用遙感衛星應用,建設高低協同的衛星通信系統,推動衛星互聯網加快發展。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算力基礎設施,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完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加強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應用,加快交通、能源、民生、文化、環境等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

 

(三)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聚焦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加強面向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不斷培育壯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工業軟件等數字產業,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開源生態。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高質量建設中國軟件名城、名園,提升軟件產業集聚度,打造世界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支持互聯網企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平臺企業依托市場、技術、數據等優勢,賦能實體經濟,支持平臺企業不斷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

 

(四)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裝備數字化發展,組織專項工程,打造標桿企業,發揮數字協同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龍頭骨幹企業的賦能作用,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提升「上雲用數賦智」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行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智能製造工程,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建設5G全連接工廠,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製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豐富解決方案供給,加快提升工業大數據價值。組織實施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化轉型。推進「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大力發展數字商務,持續推進「數商興農」,創新發展數字內容,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加快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數字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布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

 

(五)持續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持續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效能,強化政務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深化「互聯網+社會服務」,推進教育教學、體育健身、醫療健康、文化服務等領域數字化,提高公共服務資源數字化供給和網絡化服務水平。強化就業、社保、養老、托育、助殘等重點民生領域社會服務供需對接,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服務資源配置效率和共享水平。加大適老化智能終端供給,加快推動信息無障礙建設,運用數字技術為弱勢群體生活、就業、學習等增加便利。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能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推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形成以城帶鄉、共建共享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六)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依托數字經濟部際聯席會議等機製,強化部門協同,加強各項政策協調。加快出臺數據要素基礎製度及配套政策,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構建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製度規則,統籌推進全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持續深化對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研究,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製度體系,規範投資審查流程和辦法,細化反壟斷執法標準,加強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和引導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完善數字經濟統計監測,積極開展數字經濟統計核算與分析,完善數字經濟統計方法製度,及時反映數字經濟發展態勢。

 

(七)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保護,築牢數字安全屏障。貫徹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法律法規,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等製度要求,強化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健全網絡應急事件預警通報和應急處置機製,強化網絡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要求,推動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完善數據分類分級保護製度,規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推動數據安全產業發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數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防詐反詐技防水平,完善長效治理機製。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風險綜合研判,防範各類風險疊加可能引發的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社會穩定問題。

 

(八)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數字經濟領域成果,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金磚國家、上合組織、東盟等多邊和區域框架下開展數字經濟交流合作。主動參與多邊機製和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積極推進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在世界貿易組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框架下推動電子商務規則構建,開展雙多邊數字經濟治理合作,構建良好國際環境。加快貿易數字化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繼續加強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打造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務實推進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推動「數字絲綢之路」走深走實,拓展「絲路電商」全球布局。鼓勵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高質量開展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領域合作。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認識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上來,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本次會議審議提出的意見,積極采取有效舉措,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文為何立峰同誌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的報告)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权所有: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25A    电    话:(010)64082666     邮    箱:blwh@polyculture.com.cn

传    真:(010)64082662     邮    编: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版权所有: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11层    电    话:(010)64082666     邮    箱:blwh@polyculture.com.cn

传    真:(010)64082662     邮    编: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友情链接:  

这是描述信息

关注公众号

版權所有: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號新保利大厦11層   電話:(010)64082666     郵箱:blwh@polyculture.com.cn

傳真:(010)64082662郵編: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Powered by www.300.cn  SEO   查看營業執照

友情链接:  

線上客服
客服熱線
010-64082666 010-64082666
服務時間:
8:00 - 24:00